追求合作共赢
Win win for you and me售前售中售后完整的服务体系
诚信经营质量保障价格合理服务完善研究背景与目的
开发一种微型化的电-机械装置,用于实时、精准地测量皮下软组织(1–8 mm)的杨氏模量,以辅助诊断皮肤病(如银屑病)及其他疾病。
技术原理
核心组件:
振动致动器:镍镀钕磁铁(直径8 mm)+ 铜线圈(50 Hz交流驱动),产生洛伦兹力驱动振动。
应变传感器:蛇形金质电阻应变片(嵌入聚酰亚胺-PDMS柔性基板),通过电阻变化检测组织变形。
测量机制:磁铁振动引发组织应变,应变片电阻变化经锁相放大器转换为电压信号(VS),与组织弹性模量(E)成反比。
图1 用于传感软组织弹性模量的毫米级机电系统
性能验证
材料测试:
水凝胶(37 kPa–1.5 MPa)、猪皮(95 kPa–1 MPa)及人工皮肤(PDMS)的模量测量结果与生物压痕仪、DMA测试结果一致。
人体实验:
健康志愿者(20人):皮肤模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(如年轻组205 kPa vs 老年组320 kPa),不同部位(腹部、脸颊、指尖)差异显著。
患者(5人银屑病):病变区域模量比周围健康皮肤高~110 kPa(如手臂病变区120 kPa)。
图2 水凝胶以及猪和人皮肤的模量测量
创新应用
深度可调:通过缩小磁铁尺寸(8 mm→1.5 mm),测量深度从8 mm降至1.6 mm,实现真皮层(~1 mm)的浅层分析。
多层组织分析:利用不同尺寸传感器组合,解析双层结构(如皮肤+脂肪)各层模量(例:脸颊皮肤248 kPa vs 内层59 kPa)。
空间映射:4×4阵列传感器(100 cm²)可动态监测背部肌肉收缩时的模量变化(松弛310 kPa→收缩430 kPa)。
图3 用于问题模量空间映射的EMM传感器多路阵列
临床潜力
快速诊断:单次测量<1分钟,适用于医院或家庭场景。
疾病监测:量化银屑病、硬皮病等病变区域的硬度差异,辅助疗效评估。
未来方向:开发无线可穿戴系统,实现日常连续监测。
关键数据总结
测量范围:模量10–500 kPa(覆盖多数软组织),深度1–8 mm可调。
精度:误差<5%,信噪比~40 dB,重复性标准差<1 μV。
可靠性:100次贴合后性能无衰减,7天汗液浸泡后稳定。